第(1/3)页 高阳谈了半小多小时,最后笑道: “我刚才讲的这些,充其量,只能说是一种项目思路,一种方向。 我不懂互联网,不懂技术,也不懂这样一个项目的投资体量,还有各种细节。 所以,只是提出一种思路,供大家参考,讨论。 我们中间,广文和晋扬都称得上专家了,广文懂技术,晋扬投资过网站。另外,方建也懂一些技术,他现在也管理运营着CPI几大千万的项目。 所以,这个项目如果大家有兴趣,愿意做,项目投资计划书,还要靠你们三位来完成。” 晋扬鼓掌道:“高阳,你这个项目思路很棒啊,非常接地气,投资逻辑一点就通。我们以前做的那种互联网,一对比,感觉就像是假大空啊。” 高阳笑道:“时过境迁, 环境大不一样了。1999年,国内不到1000万网民, 2000年有2200多万, 2001年有3300多万, 2002年接近6000万了,发展越来越快。 当然, 我很怀疑这个网民数量的统计结果,因为有很多人是在网吧上网的,实际的网民数量, 可能比这个数据还要大很多。” 贺广文道:“我们学院也有互联网产业方面的研究,高阳,你设想的这个项目,我感觉很好,将互联网由虚化实, 做成了, 应用就真正落地了, 我觉得, 投资这样一个项目,很有希望成功。” 方建道:“高阳这是将华夏市场的区域性特点吃透了,我们CPI就有类似的全国区域架构。 高阳在CPI的三年,一直抓住这个特点,硬生生将CPI京城分部的营收规模,从不到5000万推到上亿, 创造了IT媒体圈的奇迹。 我很赞同高阳提出的这个项目思路,就像刚才广文讲的,互联网不能一直都是虚的,总要跟生活需要结合起来。 房地产, 确实是这个项目的突破口, 最容易产生现金流。 而且,我觉得, 这样一个同城生活网站, 还可以带上一些传媒资讯的特色,比如做一些本地化的, 行业性的资讯。” 高阳点头道:“老方的建议很好,比如我们做这样一个网站,用户点开了房地产频道,那么这个频道的首页上, 肯定需要及时更新一些行业资讯,全国性的, 本地的,都要有。 另外,我们在每一个城市的项目,不仅要有网站编辑,有业务员,还要有行业记者,去采写一些行业新闻,以及写一些重点客户的报道。 此外,我们也可以尝试,在每个地方频道,都开一个本地化的生活社区论坛,吸引用户发帖灌水,分享一些信息,积攒人气。 我理解的互联网项目,重在三点,一是用户流量和人气,二是现金流,三是用户使用习惯和黏性。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,如果都能解决好,这样的项目,不成功都难。” 随后,陈森也插话进来,男人们热情探讨着,女人们则在倾听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