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翌日清晨,阳光洒满应天府,礼部官员早已备好车马,带领各国使者开启了一天的参观行程。 车队首先驶向应天府的核心街市——朱雀大街,刚行至街口,各国使者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停下了脚步。 朱雀大街宽阔平坦,青石板路被清扫得一尘不染,两侧商铺鳞次栉比,绸缎庄的绫罗绸缎在晨光中泛着光泽,粮行的米缸堆得像小山,酒肆的幌子随风飘荡,伙计们热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,百姓们身着整洁的棉布衣裳,脸上带着安稳的笑意,孩童们提着纸鸢穿梭其间,偶尔有满载货物的马车驶过,车轮碾过石板的声响与街市的喧闹交织在一起,构成一幅鲜活的盛世图景。 “这……这便是大明的街市?”占城使者阇耶僧伽跋摩五世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。 他曾听闻大明富庶,却从未想过会富庶到这般地步——自家都城的街市,商铺不过数十家,百姓大多面黄肌瘦,哪见过这般人人安居乐业的景象? 他身旁的真腊侯阇耶跋摩八世更是激动,伸手抚过绸缎庄橱窗里的丝绸,语气中满是自豪:“往后,我真腊子民也能用上这般好的丝绸了!能成为大明的一份子,是真腊的福气!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蒙古与女真部落的使者。 蒙古使者攥紧了手中的马鞭,眼神中满是忌惮——他想起自家部落的牧民,常年在草原上漂泊,遇到灾年便颗粒无收,只能靠劫掠为生,与大明百姓的安稳生活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 尤其是岭北被明军占领后,这片曾是蒙古部落赖以生存的草原牧场,彻底成了大明的军事重地。 那个让蒙古人恨得牙痒痒的徐允恭,一接管岭北便雷厉风行,不仅派人修缮了旧日的城防,更将牧场里的良马尽数收拢,挑选军中精壮之士,日夜操练骑兵。 他根据草原地形调整战术,摒弃了明军以往惯用的步兵阵法,让士兵们学习蒙古骑兵的奔袭技巧,再结合大明的火器优势,没多久便打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岭北铁骑。 这支铁骑的战马皆是牧场里挑出的千里良驹,士兵们身着轻便的铁甲,手持马刀与短铳,机动性与战斗力远超以往的蒙古部落骑兵。 每次有蒙古部落试图南下劫掠,不等他们靠近边境,岭北铁骑便已疾驰而至。 马蹄踏过草原,扬起漫天尘土,马刀挥舞间,蒙古骑兵纷纷落马,短铳齐射时,更是打得蒙古部落溃不成军。 第(1/3)页